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广泛应用,智算中心作为支撑AI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基石,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国内,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近日,国内外主流媒体、智库、企业都在对美国政府拟发布的“人工智能扩散出口管制框架”进行报道和讨论。之所以备受热议,是因为该管制框架将一定程度上颠覆美国出口管制基于最终用户及最终用途的传统体系,创造一个管控先进GPU和闭源AI模型权重出口的强制性全球许可制度,对全球智算中心高性能计算应用和部署计划带来严重影响。
根据中国信通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算力中心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到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超过230 EFLOPS,其中智能计算占比近30%,存力规模达到约12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25%;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超过88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26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以FP32单精度计算)。
据DTDATA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范围内已发布的智算中心项目总数约为434个(含已建、在建及拟建项目,项目算力类型包含智算)。从项目数量上看,智算中心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从2019年至2024年,智算中心项目的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2024年项目占比高达85.7%,显示出该年度智算中心建设的强劲势头。
在这些智算中心项目中,已建项目约占32.7%,在建项目约占39.2%,拟建项目约占28.1%。这表明,当前智算中心的建设仍处于高峰期,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更多的智算中心项目投入建设和运营。
从区域上看,华东地区分布项目最多,占比高达30.72%。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和山东等省市,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科技实力雄厚,为智算中心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西北地区占比约21.71%,位列第二。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省区,虽然与华东地区相比在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上存在差距,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加大,西北地区在智算中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别占比约9.01%和17.55%。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区,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对智算中心的需求旺盛。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拥有较为完善的科技和产业体系,也是智算中心建设的重要区域。
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占比约9.01%、8.31%和3.7%。这些地区在智算中心建设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西南地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其智算中心建设有望得到进一步加强。
AI芯片是智算中心的底层支撑和瓶颈所在,缺乏先进的AI芯片将直接影响智算中心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而中国有多少智算中心跑着被“出口限制”的高性能AI芯片,这个无法统计,不得而知,但这“坏消息”/“好消息”,至少会加速中国智算中心“国产化”发展进程。
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智算中心是“变量”还是“变芯”,拭目以待!
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