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消息,腾讯怀来东园「风光储」(风电+光伏+大型储能)一体化数据中心微电网项目正式并网发电。
这是国内首个采用「风光储+负荷」智能管理模式的数据中心微电网项目,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年发电量达1400万度,年减排达7984吨,每年能为腾讯节省超过350万元。
多能互补:让绿电学会打「配合」
怀来东园微电网项目,通过三大运行模式的「娴熟配合」,实现绿电利用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 光伏自发自用(光伏直供):白天光伏组件全力发电,优先满足数据中心实时用电需求,实现自发自用,绿电消纳率达到95%;
- 光伏+储能联动,削峰填谷:光伏发电量高于负荷需求时,多余的电力存入储能系统;当用电需求大于发电量时,储能系统释放电力弥补不足——利用电价峰谷差优化经济效益,使园区用电成本降低了5%;
- 风光储+负荷智能协同:风机昼夜发电,与光伏形成全天候发电模式,储能系统作为中枢,调度发电与用电的匹配。同时,通过园区的充电棚、供暖等可调节负荷,初步实现发电与负荷的灵活平衡,探索「算电协同」可能性;
这三种运行模式的协同和配合,让园区实现了全天候电力保障:无论是白天的高峰用电,还是夜晚的静默时段,绿电都能做到「运行流畅,随需而动」。
怀来东园微电网项目有三种运行模式,互相配合,实现数据中心用电的高效和节能。
用途多元:绿电场景「全能适配」
相较于天津,怀来东园微电网项目实现了「全能适配」,全面满足园区各场景下的用电需求,让每一度绿电都物尽其用。比如:
-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高负荷、高敏感」型,对电力的稳定性要求堪称苛刻,哪怕几毫秒的供电中断,都会影响算力输出;
- 办公楼:办公楼则是「多变派」,从白天的照明、空调,到冬天的供暖,负荷需求随着时间和季节而变化;
- 充电棚:充电棚是典型的「间歇性负荷」,随着车辆充电需求波动,电力消耗时高时低;
腾讯通过技术达成多能协同和灵活调度,无论是「24小时不打烊」的需求,还是「弹性十足」的用电场景,怀来东园微电网都能从容应对。
智能管理:绿电分配更「聪明」
怀来东园微电网高效运作的背后,是腾讯精心打造的「电力大脑」——智能微电网管理平台(EMS)。
- 实时监控,设备状态「了如指掌」:平台实时接入光伏组件、风机、储能电池和负荷设备的运行数据,可随时查看关键指标,并快速响应任何异常状况;
- 功率预测,提前安排「电力走势」:平台可结合实时天气信息和历史数据,预测光伏和风电的发电量,以及园区用电需求,让绿电分配更科学;
- 优化策略,电价管理「精打细算」:根据实时电价调整负荷调度和储能策略实现削峰填谷,减少市电依赖,收获经济效益;
通过这套系统,园区实现了从能源预测到策略优化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保障稳定供电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真正做到既绿色又经济。
据了解,怀来东园微电网的新能源总装机容量10.99兆瓦,年发电量达1400万千瓦时,年减排达7984吨。
2024年,腾讯自发新能源装机量超过20兆瓦。目前,腾讯数据中心新能源总装机量超66兆瓦,年发电量7000万千瓦时,相当于2.5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每年减排约4万吨。除了怀来东园,腾讯还在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建成多个自发自用的绿色发电站,另外瑞北、泰和等项目也在规划或建设中。
腾讯也在不断创新技术、产品,持续提高风电、光伏与储能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应用的效能,形成技术积累,并逐步向园区外的大规模「源网荷储」延伸,打造属于腾讯的、可复制的「绿电」方案。
为实现数据中心碳中和,除了自身发电,腾讯还在提升数据中心能效、并采购更多可再生能源。2022年,腾讯参加国内首次市场化绿电交易。2024年,腾讯的签约绿电采购量超13亿度,比2023年翻番。截至目前,在腾讯自建大园区数据中心,绿电已经占到年度用电量的71%。
来源: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