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一季度又是开局的首季,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单广受关注。这些天,成绩单在陆续公布,从已有数据看:中国一季度经济实现了“开门红”。
投资增速有所回升
一季度经济“开门红”,关键看八大数据。一是:投资增速有所回升。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前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2%,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2个百分点,累计增速一年以来首次回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41.1%,这是2010年以来月度最高值。据调研和稽查发现,3月保持了这种向好的态势。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得益于PPP推行一年见成效。兴业银行、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鲁政委:我们在去年六月写了一份报告,提出: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之所以起不来,不仅仅缺钱,更缺项目资本金。因为一些项目要上马,必须有20-40%资金由项目资本方出钱,而地方政府作为投资方,没有这么多项目资本金。国务院在去年9月份就出台了项目资本金的管理办法,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触底,11月份就实现了回升。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可能是PPP产业基金,经过一年多持续的推广,终于见到了成效。
价格总水平回升
第二个数据是:价格总水平有所回升。2、3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都上涨了2.3%。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
赵辰昕:在政策预期、库存回补、主动减产、前期超跌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钢铁、电解铝等主要原材料产品价格出现一波明显上涨。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由降转升,比上月上涨0.5%,是2014年1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同比降幅也比上月缩小了0.6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也就是PPI由降转升,意味着什么呢?鲁政委认为:
鲁政委:从PPI跌幅收窄来看,工业企业的利润有所改善。这个跌幅继续收窄的话,对工业企业的利润有很大帮助。
企业利润由降转升
第三大利好数据是:企业利润由降转升。
赵辰昕:受产品销售增长加快、出厂价格降幅收窄等因素共同作用,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8%,新增利润355.4亿元,改变了去年全年利润下降的局面,是去年6月份以来首次月度正增长。
房地产市场交易量
第四个回升的数据是: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受房地产政策调整等影响,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活跃,商品房销售明显加快,前2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8.2%,销售额增长43.6%,增速比去年分别提高21.7和29.2个百分点。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这说明全国楼市的销售形势还在进一步向上扩大,另外一个指标是房地产的开发投资增速,过去几年一直在下滑,而今年1-2月份首次出现增幅见底回升,去年1-12月份是1%左右,今年1-2月份提升了3%。对于宏观经济都是一个拉动和促进,这也是中国经济在一季度很可能见底回升的推动力量。
财政收入增速回升
第五是:财政收入增速回升。
赵辰昕:受房地产相关税收较快增长等因素影响,前2个月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3%,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全年提高4.6个、0.5个百分点,为去年1月份以来最快增速。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前两个月增幅为10%。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财政收入的增长实际反映了经济好转的迹象,说明我国的经济已经触底,在逐渐反弹。地方财政的增长,主要是因为房地产的复苏,交易量上升,财政税收也会上升。财政收入上涨,毫无疑问对经济发展和各项改革,都起到支撑作用。
一季度用电量回升3.2%
第六是:用电量回升。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2%,增速同比回升2.4个百分点。同时,与工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的柴油消费量,由1、2月份的同比下降,转为同比增长2.99%。
赵辰昕:一季度全社会用电增速回升,主要受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支撑,两者合计拉高全社会用电增速3.0个百分点。三产用电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增长15.6%。一季度二产用电增速由负转正,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二产用电量最好是不动,或者是负增长;三产能够正增长,就说明整个经济结构在快速地转型。三产每创造1万元GDP,只需要210度电。虽然电量增长的幅度不是很大,但是对经济的整个拉动作用却非常的明显。三产的用电量,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市场预期回升
经济开门红,带来的第七大变化是:市场预期回升。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3月份,制造业PMI为50.2%,比2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一些积极变化开始显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2月份上升1.1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来的较大升幅,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非制造业扩张步伐加快。
信心是金,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国际国内机构普遍预测: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将处于6.5%—7%的年度预期目标区间范围内。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天发布的报告,在调降全球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预测值的同时,将我国2016年经济增速预测值由6.3%上调到了6.5%。
以上,我们梳理了经济“开门红”的七大数据,给一季度经济开门红锦上添花的第八大数据,就是:进出口。
进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这几年,这驾马车似乎不给力。今年一季度,今年这驾马车表现得怎么样?海关总署昨天发布的数据给出了答案。经济之声评论员陈爱海就一季度外贸数据做出了解读。
一季度外贸数据:喜中有忧,喜大于忧
陈爱海:说进出口这驾马车不给力,并不夸张。特别是去年,我们年初设定的增长目标是6%左右,但一年辛苦下来,实际却是负增长7%。这也是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多个量化指标中,唯一没有完成的指标。
对于最新发布的一季度进出口数据,我们的总体看法是:喜中有忧,喜大于忧。
先说值得担忧的方面。一季度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5.9%,而去年一季度是下降6%。就是说,同比降幅收窄了一点点,但压力还是很大;再看机电产品。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被看做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标志,但今年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下降4.2%,而去年一季度是增长6.4%,这是担忧之二;第三个方面,今年一季度我国跟欧盟、美国和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易都有所下降,这些可都是我们贸易伙伴的“大块头”,“大块头”不行,“小个头”很难撑得住。
当然,看最新的外贸数据,更需要看到的是“喜”的方面,实际上亮点也确实很多,喜大于忧。
第一个“喜”就是降幅收窄。从进出口总值看,去年一季度下降6%,今年一季度下降5.9%,虽然还是下降,但毕竟降幅没有继续扩大,还稍稍收窄了。特别是我们看3月当月,季节调整后(也就是消除了季节因素影响后),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3.3%,比去年3月的下降15.9%,更是大幅收窄。
另外,还是季节调整后的数据,去年3月的出口下降4.4%,今年3月由降转升、增长了0.9%;进口方面,去年3月下降25.1%,而今年3月下降8%,降幅也是大幅收窄的。
第二个“喜”的方面,是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有所提升。所谓一般贸易,是跟加工贸易相比而言的。加工贸易往往赚的只是手工费或加工费,而一般贸易企业里有更多知识密集型的、更有科技含量的、更有“赚头”的产品。一般贸易比重提升,意味着外贸结构的优化。
第三个“喜”,是一季度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4.2%,跌幅小于进口价格,“贸易价格条件指数”维持在108.2的高位。也就是说,我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8.2%的进口商品,说明我们的贸易价格更有优势。
还有一个“喜”非常重要,就是3月份我国外贸出口的先导指数回升了。所谓先导指数,它是具有前瞻性的。3月份的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1.6,比上个月回升了0.3,表明二季度我国出口逐渐回稳是大概率事件,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下一步外贸形势的更大希望。
编辑:apple.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