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冷思考

2017/10/23 14:43:13 来源:搜狐 作者: 分类:滚动新闻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今年最热门的话题,在司法领域更是如火如荼,司法在大数据时代的范式革命已经到来。但利之所在弊亦随之,如果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风险缺乏充分认识,不能在热情之余做一番冷思考,则可能会产生许多难以预料的后果。




首先,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该问题虽属老生常谈,但在互联网犯罪模式从攻击计算机和网络本身转向彻底的虚拟犯罪的时代背景下,可能历久弥新。当前,在互联网犯罪中,已经大量出现了犯罪人接受他人委托,侵入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修改数据以及拦截修改计算机信息数据的案例。因此,笔者认为没有理由认为司法大数据能独善其身。毕竟,在互联网犯罪海洋中,没有哪个地方是绝对的安全岛。


其次,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可靠性问题。围绕美国威斯康辛州法院采用的COMPAS量刑程序的争议和诉讼就是一例。有研究者认为,COMPAS倾向于高估某些特定人群的再犯可能性,而这很可能反映了设计者所固有的偏见。如果数据分析本身就受偏见的左右,那么以此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所作出的决定还能可靠吗?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工智能系统依靠的是机器学习算法。这种算法几乎就是“黑盒子”,因为算法的开发者也难以解释算法的真正运行机制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法律乃善良公正之术。当司法拥抱科技时,如果人类将公平正义的决定权交给算法,那么就会面临正义与科技谁会笑到最后的难题。


但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冷思考并不意味着对它们的拒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运用是大势所趋。如果因为它们现在所存在的缺陷就将其拒之千里之外,无疑是因噎废食。实际上,在未来,随着可供使用的数据越来越多,更多更好的工具被开发出来,也行大家今天所面临的担忧可能会得到缓解。但大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正确评价和对待它可能带来的风险,那么就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并不免除任何人作出判断的责任。因为这一责任属于人类最核心的领域——理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归根结底只是人类理智的产物,盲目地迎合理性的产物而冀图免除自己的责任是非理性的表现。正确认识理性产物中蕴含的非理性,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才是理性的表现。


相关资讯

  • 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逼近万亿元 面临市场碎片化难题

    万物互联”时代正渐行渐近。2017年以来NB-IoT(窄带物联网)在国内迎来规模化商用,各大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商等纷纷加快产业布局步伐,有望带动国内物联网产业腾飞。专家表示,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到来,但物联网发展往往面临技术和应用碎片化现象,克服这一困难需要凝聚产业各…

    2018/1/2 10:31:33
  • 2018中国互联网续写华章

    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追风踏浪,勇立潮头,捷报频传。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成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人工智能异军突起,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行业迎来变革之机。海外网邀请几位专家对这一系…

    2018/1/2 9:49:22
  • 曙光南京云计算中心入选工信部首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近日,工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第一批)》公示,由中科曙光(603019)建设运营的南京云计算中心成功入围,这是行业对曙光多年从事数据中心节能环保建设成绩的认可。

    2017/12/29 10:11:39
  • 西湖:阿里云计算公司总部项目开工

    12月26日上午,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的阿里云计算公司总部项目开工活动,在西湖区云谷项目施工现场隆重举行。

    2017/12/27 11:52:22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