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阿里云疯狂降价近20次,单次降价幅度最高达50%。不只是阿里,腾讯、移动、电信等大型云厂商均加入价格大战。疯狂的背后,反映出在国内云计算市场巨大发展前景下愈演愈烈的圈地运动,为了在人口红利期圈住用户,各家云厂商把价格作为最强有力的武器,集结火力,冲锋陷阵,攻城拔寨,大有血战到底的势头。
一、然而,价格战之后并非哀鸿遍野反而一片繁荣
云计算行业的价格大战与人们预想的不同,并没有让各云厂商损失惨重,甚至都没有给各云厂商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看似廉价、几无利润的云计算服务反而让不少云厂商尝到甜头。青云称其在2016年度实现了千万级人民币税后净利润,腾讯云发布财报显示其2016年全年业务同比增长逾两倍,阿里云在2016年的几次财务披露中均展示了收入的大幅增长,马云更是在今年的IT领袖峰会上扬言“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云计算”,用以暗示阿里云取得了丰厚的营收成果。
这与云计算行业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云厂商边际成本持续下降,产品降价实际上是受益于技术升级的红利;另一方面,轰轰烈烈的价格大战不仅炒热了市场,也确实带来了大量用户,中国人薄利多销的理念在云计算市场同样有效,用低廉的价格吸引海量的用户,做云计算产品批发的买卖,一点儿也不亏。
二、没有谁能真正承受价格持久战,因为圈地运动终会结束
云计算产品具备弹性伸缩、按需付费特性,拥有规模经济属性,这让厂商们信心满满,相信只要得到用户不怕后期赚不到大钱。然而要实现这一畅想的前提是无限可供扩张的市场,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是很大,潜在云服务用户是很多,但并非没有上限,反而这一周期内的上限马上就要出现了。
运营商世界网的一份报告里预测,中国2017年的云市场份额大概是690亿元,而根据另一份相关报告,2017年中国云厂商的产品供应量将超过1000亿元,供给远大于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这一现实使得即便云厂商继续降价刺激市场,也不会将整体用户规模触顶的时间点推迟多久。所以,云计算圈地运动终会结束,但是云厂商不可能一直打价格战,一旦用户量定下来,再降价就不会增长业务,只会出现触顶反弹,成本开始升高,最终陷入大幅亏损。
三、巨头们价格鏖战的时刻,是新型创业者最关键的时刻
一旦圈地运动结束,云厂商完成原始积累,他们之间的价格战也将步入尾声,到那时各大厂商将会很快反应过来,调整重心集结资源以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垂直领域发力,做到真正留住用户并榨取用户的最大价值。我们无法预知准确的市场触顶时间,但在此之前,云厂商大打价格鏖战的阶段,是新型创业者不可多得的应当抓住的发展时机,这一机会尤其体现在云计算SAAS(应用即服务)领域的企业级云服务市场,很多机构预测,这是又一片千亿级的创业红海。